逆向物流是为了实现重新获取价值并妥善处置物资的目的,而进行规划、实施并控制的从消费点到供应起始点的物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好的与低成本的物流活动。逆向物流的概念源于供应链管理,使传统意义上的直线供应链延伸成一个闭合的环路,从而减少材料作为垃圾流出生产制造系统的情况,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企业成本与提高利润的竞争战略。这与中国建筑业资源I乏、建筑垃圾排放量大的特点相适应,因此可以在中国建筑业供应链中采用逆向物流的模式。
现拟定某一项目,需首先爆破移除旧建筑物,然后原地建设新建筑,之后进行装修、维护和修缮。
在此系统中,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循环可以使参与方整体达到效率和资源的最优化。本模型中主要涉及四个行为主体,分别为政府、承包商/业主、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建筑垃圾规范处理,首先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同时增加社会可用资源,这对政府有利;地方性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由政府提供补助,同时回购建筑垃圾进行再生产获利;材料供应商可以从本地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获得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建设单位可以减少垃圾处理费用,并获得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
需严格建筑垃圾分类,对各类建筑垃圾分别处理。有毒害作用的建筑垃圾应由受纳加工厂回收并处理,处理后方可遗弃。应鼓励可回收垃圾的回购和再加工,并使用财政补贴,使其在经济上有利可循。对于回收不经济的建筑垃圾,如运输成本较高的碎石、泥土以及难以分离的混凝土,鼓励承包商对其进行再利用。
一般来讲,阻碍建筑垃圾回收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法规不健全、执行不严格,使得随意堆放弃置的成本较低,因而建设单位缺乏积极性。此外,建筑垃圾的再加工技术不成熟,使得回收利用成本过高,也阻碍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因此,首先要健全立法,严格执行。其次要鼓励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的开办和运营,由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负责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加工。最后,政府可将建筑垃圾后期处理的投入转变成为对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的扶持和投资,加大对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的补贴,积极开发回收处理技术,保证其运营和收益,由建筑垃圾受纳加工厂对建筑垃圾进行主动收集和处理。
针对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和特点,建筑垃圾处理的完善和优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中国尚需较长的一段时间完善建筑垃圾的处理制度,同时建筑企业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其次,中国处理手段不够成熟、技术不够先进,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开发并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最后,中国建筑业若要完善建筑垃圾处理,还应关注与建设单位利益的契合点,尽管该处理模型在长期能够增加整体效益,但在短期内会增加建设单位的成本,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资源意识,使中国建筑环境能够尽快有效优化。